教育学硕士、武术教育专家-陈子龙
八十年代初,陈子龙只身赴沈阳学习武术,面对经费不足等许许多多的困难,他卧薪尝胆,含辛茹苦,长期吃馍馍和豆腐乳,以超人的毅力,如饥似渴地练武,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天,陈子龙要训练十几个小时,白天没有练好的动作,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到野外练习。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零下20多度的环境中他由穿棉衣练到打赤膊,可谓面壁功深,后来又到湖南、武汉体院、湖北江陵等地遍访名师异士,领会武术精髓,他学到了散打、格斗、铁沙掌、铁布衫等武术,掌握了双劈拳、双合双抢拳、猴拳、连环拳、罗汉拳、拳锺拐、猫捉剑、螳螂闪身、怀中抱月、铁臂神功、鹰旋回首、臂蹬抢背等拳术动作、在同训弟子中首屈一指、鹤立鸡群,称得上出人头地,卓尔不群。
为了表示习武的决心,陈子龙于1997年创办了咸宁子龙文武学校。创办初期,鄂州太和一孙姓家长带着儿子前来报名,因对教练武功不放心,所以等待观望好久还未报名,要求教练表演武术。校长兼总教练陈子龙当场表演一套拳术和一套混棍,孙姓家长看了后提出与陈校长交锋,孙姓家长甩胳膊,猛踏脚,深呼吸后大吼一声,俨然了一个武林高手的架式。陈子龙很为难,既不能赢,又不能输,如果赢了,就没给家长面子;如果输了,说明自己武艺不高,就会被家长们瞧不起。20多个家长和报名的学生好奇地站在旁边,想一睹陈校长的风采。孙姓家长驱直入、拳脚并进,按武林规矩,东道主要礼让三先,不能先进攻,只能防守,陈子龙胸有成竹,严阵以待,他针锋相对左闪又躲,稳扎稳打防守。对方一个燕子抄水式鞭腿,陈子龙背剑式出奇不意的迎面而上,又出人意料地顺势架住其腿,右手顺势将对方按下,为了不让对手尴尬,陈子龙连忙将他扶起。孙姓家长脸红耳热,原来这个孙姓家长曾习武多年,有过硬的武术本领,因忙于生意,无暇辅导儿子习武,便来到咸宁为儿子寻访名师。如今他心服口服,决定让小孩拜陈子龙为师。不久大冶、阳新、鄂州、赤壁等地的学生纷纷闻名而至。如今,当你走进校门,教学楼上的朗朗书声,就会把你带进知识的海洋;漫步校园,映入你眼帘的是那大型草坪练武场、汽车驾驶训练场、特种功能训练器械及室内训练大厅等。这是一所集武术、保安、文秘、旅游、商务、影视于一体的、初具规模、设施齐全的综合型武术学校。
办校二十余年,咸宁子龙文武学校硕果累累。在河南体委主办的武术比赛中获70公斤级散打亚军,在湖北省第五届民运会上获2金1银1铜荣誉,在浙江中国好莱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中获得2金3银荣誉,在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得甲级代表队的荣誉称号,在湖北省第一届武术散打锦标赛中获团体奖等等。可以说咸宁子龙文武学校比出了咸宁的知名度,赛出了学校的志气和水平。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把学生比作新苗,那么,咸宁子龙文武学校就是一块人杰地灵的花园,十余年来,咸宁子龙文武学校毕业的学生,有126人考入体育学院,有的进入省级武术专业队,还为部队输送300多优秀新战士。咸安区横沟桥镇江桥村党支部书记孙国栋的双胞胎儿子,就在咸宁子龙文武学校学习,他们于1999年12月双双应征入伍,这对双胞胎兄弟被分配到甘肃陇西某部连队,由于他们在咸宁子龙文武学校学了擒拿格斗等散打武功, 所以被接兵的部队领导看中,在新兵连,又被领导看中,双双入选到特务连,后来又同时转为士官,负责训练新兵,就连《国队教育报》上也刊登了他们的事迹。
在子龙学习,不仅增强了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他们的毅力和对事物的反应能力,陶冶了情操,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陈子龙把爱心作为宗旨,2001年进入子龙文武学校的汀泗桥10岁的张小静同学父母双亡,她的姐姐和哥哥当时分别只有14岁和15岁,3兄妹无依无靠、孤苦伶仃,陈子龙得知这一情况后,免费接收张小静到子龙文武学校就读。5年来共免去张小静学杂费、伙食费8000多元。张小静深受感动,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十分珍惜,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2003年,她因成绩优异,直接从2年级跳到4年级,没有辜负学校的期望。十余年来,学校共为江夏籍学生柯贤明、郑传力,赤壁籍学生雷国华、胡道魁等41个特困生减免学费8万元。不仅如此,学校还积极为防汛抗旱捐助钱款,为社会上的特困生、特困户捐款捐物,他真情动人的故事拨动了人们的心,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来,使人们深受感动。陈子龙把勇敢、正义、创新作为校训;把卧薪尝胆、严格自律作为学风;把英勇善战、只争第一作为学校精神;把让武术走向世界、走向奥运赛场作为目标,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在咸宁的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